我與林春深相識,是因為他是九一屆中央美院、中國美協油畫研修班學生。當年正好我任該班班主任。由于班上只有他一個廣東的學員,所以印象特別深刻。他個子矮小,性格直爽。生活儉樸而勤奮。他每天的寫生課都畫得特別投入。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突然接到春深從廣東打來的電話,他說要來京探望我。那是2012年5月,我正要參加廣州舉辦的“徐悲鴻師生作品展”展出儀式和學術座談會。于是,叫他不要來京就直接到廣州見面了。
見面時,春深帶了一本鋼筆風景寫生畫冊以及一大疊油畫作品照片。油畫作品大都以農村婦女為主題。看得出林春深油畫的路子是鄉土風情。他熱愛農民,他的農村婦女畫得真誠、健康、色彩樸素而沉實。我當時即刻說:“我看過當今一些婦女主題的畫,他們大都把婦女畫得很病態,弱不禁風,這說明他們的心態是有病的:而你筆下的婦女個個那么健康壯實,說明你的心態是健康的。人物傳神,構圖飽滿,情真意切,有進步啊!”時隔兩年,是2014年中秋,春深來到北京。他帶著一本《林春深油畫》送給我。這是他的第一本畫冊。我即刻品讀。一個個充滿健康活力的農村婦女躍然畫面,讓我眼前一亮。他的筆觸、造型、色彩也搭配得很自然。他的畫風樸素、沉實、厚重。
林春深的油畫來源于鄉土。他在鄉間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他說起兒時他隨母親到河邊洗衣服,那五彩石頭成了啟迪他藝術靈性的搖籃。他每天都揀各種顏色的小石頭在青石板上涂鴉。還把石頭磨成粉,用綠草擠成汁,偷偷在父親煙卷的草紙上作畫。幼年時的春深總是跟著母親到大山里打柴。山里清新的空氣、青黛紫藍的顏色、白鏈般的山泉都給他欣喜驚動。他的童年為他的藝術人生拉開了序幕。勤勞樸素的農村婦女形象在他內心深深地扎下了根。他說:“我要為農村婦女唱贊歌,為中國農村婦女立傳”。
正因為如此,林春深選擇了一條以農村婦女為主題的鄉土風情的道路。
林春深對繪畫具有使命感!他堅持每天畫畫,有時一天畫十幾個小時,一幅畫要畫三個月。有的幾年后擱置下來,看到不舒服的又繼續修改。他忘我的作畫,靜靜地把當今浮躁的名利、喧囂置之心外。他不斷閱讀他最崇拜的大師米勒以及布格羅的作品。他們的巨作幾乎成了他走向油畫之路的導向。
藝無止境,作為他的老師,我感到欣慰的是他選擇了自己作畫的路子。我為他取得的成就而高興,也同時熱切地期待他在藝術之樹上開出更鮮艷的花朵,向藝術高峰堅持不懈地攀登。
林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