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我心目中的油畫家張祖英
來源:藝術家提供 | 作者:聞立鵬 | 發布時間: 2018-07-13 | 1228 次瀏覽 | 分享到:
少年時代,由于家庭的關系,熱愛美術的祖英受到劉海粟先生藝術的熏陶,培育了他的藝術欣賞眼光,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的學院教育

寧靜致遠的藝術社會活動家

臘月里一個三九天寒冷的夜晚,張祖英和夫人小戢從京城東北角來到西南角我家造訪,自美院搬遷以來,大家都淹沒在諾大北京城,小聚一次十分不易。創業的艱辛,成功的欣慰,暢談得心里發熱,情意綿綿忘卻了時間已近深夜。看著祖英略顯憔悴的面容,兩鬢悄悄爬上的白發,心中不禁升起一絲蒼涼,一件件想起來還膽戰心驚的往事出現在眼前:

那是1991年,《貴州省油畫大展》即將開幕,這是貴州第一次油畫家大聚會,特約美協藝委會主任楊悅甫和油畫藝委會我和張祖英出席。在飛機航程過半時,祖英走到我座位前,問我有沒有止疼片,說他感覺肚子有點疼,我只隨身帶了硝酸甘油及救心丹之類的藥,但看他神情還好,以為問題不大。下機后他也沒有特別聲張,因為開幕在即,大家急急忙忙趕到展出現場,匆忙看了一下布展狀況就去參加開幕式,這期間,祖英一直悶聲忍著疼痛堅持著,開幕式結束,他還在人群中和畫家們交談,直到人們發現他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已是疼痛難忍。李慧昂等當地畫家急忙背著他趕往醫院救治。在會場上陪同貴賓們看完展覽后,我和楊悅甫趕往醫院探望,聽取主治醫師們的診斷及處理方案。事前李慧昂告訴我們,他們找到貴州最好的醫院及最好的專家大夫會診。我懷著忐忑不安地心情默愿不要聽到什么壞消息,結果是主治大夫說經檢查化驗,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而且拖延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必須立即手術治療,要我們盡快研究決定。我們反復詢問有關知識并特別關心手術風險。醫生說根據各國的研究統計,如果真的是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是較高的。約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醫生的認真直率使我心臟猛烈跳動,手出冷汗。我和楊悅甫商量,雖然已經發了急電給他妻子戢遐齡,但眼前家屬不在,時間緊迫,別無選擇。我們膽戰心驚,代表組織簽上各自的名字。推送病人進手術室時,我心里的滋味難以形容,默念他平安闖過鬼門關,只能裝作平靜的樣子安慰他說:放心吧!這是貴州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大夫。

這次事故讓我領略張祖英的堅毅品格,從飛機上開始,他始終堅持忍耐著,忍到下飛機,忍到開幕式,忍到面色蒼白,忍到冷汗淋漓……就是為了不影響開幕式,為了盡量少給主人添麻煩。祖英是一個心存高遠、有信念有抱負有擔當并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2000年舉行“20世紀中國油畫展”驚險難產的故事,已經為人所知,開幕在即,150萬元的贊助款突然中斷,老總因企業破產而失蹤,百般追尋才知已逃往美國。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展,參展作者270人作品400件,不但規模宏大,包括人們熟知的百年以來的優秀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其表現時間段是整個20世紀,即包括一向回避宣傳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相時繁榮發展的民國時期,是恢復梳理完整的中國油畫歷史,從而總結藝術發展的正反面經驗教訓,這次展出,組委會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搜集發掘出一些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如吳大羽、常玉、沙耆、趙獸、李青萍及一些杰出畫家的珍貴作品如李鐵夫的《未完成老人像》、秦宣夫的《宮女》、常書鴻的《G夫人》等等。這對增強中國畫家特別是青年畫家的民族文化自信將起到重要激勵鼓舞作用。

如今資金突然中斷,萬事皆空。展覽決不能停頓,而張祖英知因影響太大,絕不能聲張,詹建俊下決心“砸鍋賣鐵也要把展覽搞出來。”可是誰不知道,油畫學會白手起家,除了幾張破舊沙發,也就是一臺比286稍強的電腦。學會陷入絕境,噩耗不能擴散,主席團里也只有三人了解實情,這千斤重負,全壓在秘書長張祖英一人身上。最后,還是他使盡渾身解數,化解死結,使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畫展得以成功舉行。祖英告訴我,油畫藝委會和油畫學會先后舉辦畫展及學術研討等重要活動二十多個,共籌集經費4000多萬元。這首先自然要感謝敬佩各位企業家的大力支持與文化情懷,但籌集過程的艱辛與困苦,體力和精神壓力的重荷也是局外常人難以想像的。沒有一顆堅毅的信念和堅強的神經,沒有自覺的擔當精神與勇氣,恐怕不是累死途中也早就退避三舍去經營私宅過舒坦的小康日子去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在從封閉如黑井的禁錮環境中解放出來后,藝術激情勃發,心潮涌動噴薄欲出,但被釋放出的旺盛的藝術生產力,火山一樣,卻一時找不到各自的突破口,仍被一條無形的枷鎖捆綁壓抑著。在這種病菌未除的情況下,第六屆全國美展在沈陽開幕,雖然也出現了一些較好的作品,但總體面貌仍然沒有擺脫原有藝術模式的制約,拘束。時年38歲的青年張祖英,也趕往沈陽參加展覽的研討會,會下人們議論都覺得展出聲勢浩大的400幅作品,竟有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感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狀困擾著畫家們的心,改變現狀迫不及待。“春江水暖鴨先知”,青年們首先嗅到了新時代的氣息,張祖英以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名義,串連中央美院、安徽美術家協會鮑加、北京畫院等單位共同發起組織了著名具有歷史意義的“黃山會議”,正如吳冠中先生在會上發言所說:“黃山會議”是“徑川起義”。黃山會議觸發了禁錮下的“85新潮”,眾多藝術家的自我覺醒,是藝術生產力的解放,象征著中國油畫歷史的新篇章即將來臨,推動了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油畫事業大發展。從此開始,中國美術報的出版、美協油畫藝委會的開創、中國油畫學會的成立,至今整整30年22個成功學術性大展的創業艱辛,一樁樁,一件件,團結推動著中國油畫隊伍協同奮進、油畫藝術事業的發展成長。

1985年始,至今跨世紀整整30年的漫長歲月,張祖英以畫家和研究員身份,無償奉獻自己最寶貴的時間、智慧與精力,和許多前輩畫家一起,他先是擔起中囯美協油畫藝委會和中國油畫學會前后兩任雙料秘書長的重任。后又參與領導囯家畫院油畫院的工作,借油畫界天時——中囯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大環境;地利——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北京畫院油畫組等單位豐厚的學術資源無形資產;人和——油畫界原本較少派系紛爭矛盾的良好環境的大好形勢,學會主席團和工作團隊,承上啟下,依靠理論家的支持,集思廣義群策群力,端端正正,團結多種不同藝術觀念的老中青三代畫家,在各地各院校精英們的群起支持協同和企業家、收藏家有識之士的大力贊助下,形成合力。于是學術研討、舉辦展覽,梳理歷史,繼承前輩,發掘被壓抑、被遺忘的老畫家,推出新人新作,不花國家一分錢、不收畫家一幅畫,中囯油畫學會始終堅持“深入研究油畫傳統;深度融合中國精神;深入反映當代生活。”(許江)引領推動了中國油畫的現代轉型,影響超出美術界甚至遠及海外,真正創造了一段中國油畫大發展的閃光歷史。

各種力量組織協調,各種資源整合而形成合力,這是完美的理想,要使之變為現實并付之實施,需要有人穿針引線,有人磨合協調,需要一種黏合劑才能使那些堅韌的鋼筋和無數的潔凈沙石凝固為更加堅硬的鋼筋水泥柱石,才能筑起雄偉的高樓大廈。時事造英雄,張祖英應運而生,他自稱“黏合劑”,自覺自愿充當“水泥”,正是創造這不平凡事業的穿針引線人。他多次表示短暫人生不是來瀟灑地玩一把,更多次說:咱們今天的工作就是在創造歷史。

果然,一群忠誠于藝術的畫家以一片赤子之心,確實是推動了“黃山會議”以來中國油畫事業的大發展,創造了一段閃爍著中華智慧之光的歷史。這是已經載入現當代美術史的事實。

“寧靜致遠”,與張祖英共度幾十年藝術生涯的夫人這樣評價自己的伴侶。的確,艱辛的歷史也持續地錘煉塑造了張祖英負重遠行的宏毅性格品行而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社會活動家。

外秀內韌的油畫肖像畫家

張祖英,南人北相,生有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善于交際,善于籌劃,細心敬業的優良素質;又兼具北方人敦厚、踏實、大氣豪爽、務實苦干的品格。他是一位對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大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優秀的社會活動家,也是當代中國一位融“精致優美與渾厚深沉”(水天中)南北文化個性于一爐而外秀內韌的優秀的油畫藝術家。

少年時代,由于家庭的關系,熱愛美術的祖英受到劉海粟先生藝術的熏陶,培育了他的藝術欣賞眼光,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的學院教育,更為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多年的北方生活、勞動下放,文革等連續不斷的各種運動,使他思想漸趨深沉、審美傾向也隨之更加傾向博大渾厚內斂。因此,他能領會陳毅詩詞的深意,感悟到生命的真諦,敬仰《梅嶺三章》的思想光輝與崇高境界,從而奠定了他藝術創作的高起點。于是,畢業后的第一幅作品《創業艱難百戰多》陳毅元帥肖像(1976),出手不凡,一舉成名,成為20世紀70年代中國歷史畫創作的優秀作品。

在中囯油畫藝術求索發展的同時,張祖英的藝術創作道路也在同步延伸,留下了許多艱辛汗水的印痕。從這些作品的梳理排列,人們可以看到貫穿其中的兩大類作品——人物肖像和風景畫;兩條線索——油畫藝術語言的純化精進與藝術作品內涵的深化升華。

從《艱難創業百戰多》(1976)開始,在人物肖像繪畫里他留下了《穿灰裙子的姑娘》1987、《側坐的肖像》1988、《清風》1991、《維族鐵匠阿米爾》2006、《自畫像》2007、《流浪藝人》2008、《啊!蒙古,蒙古!》2008、《卓瑪的世界》2009、《躺著的海》2014等優秀作品。

這些油畫人物肖像型繪畫,大體成為其藝術創作的主攻方向,也是顯示其50年藝術求索成就突出閃光之處。從《創業艱難苦戰多》到《啊!蒙古,蒙古!》,這是巍峨立于中華大地的兩座山峰,堅毅深沉,歷盡苦難而生生不息。時間跨越了30多年,精神與意韻的追求沒有改變,表現手法與技巧卻有所發展。他開始注意豐富發展新古典主義類型作品的藝術形體語言特色,追求提煉概括,造成形體的節奏感。更加強調色彩情調的表情作用,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血肉,有生命活力;追求以色彩造型,不是素描造型,以色彩表情,不是以色彩狀物。同時加強整體畫面的構成觀念追求形式感,促成畫面的現代意味。又努力追求筆法的書寫性,克服比較拘謹的用筆。

《維吾爾族鐵匠阿米爾》是轉折的象征。沒有花哨的筆跡,沒有故作驚人的噱頭,樸實無華的寫實語言,平和寧靜中含著堅毅的內心世界,作品獲得許多同行與專家的好評。

《啊!蒙古,蒙古!》更加追求畫面的整體效果,讓人過目難忘。巨幅畫面中撲面而來的形象有如一座紋路折皺的白色巖石,一座橫在眼前的雪峰,在那被頭巾遮蓋的狹小空間里,黝黑的膚色中閃爍著堅毅銳利的目光。自信無畏,遙望遠方,充分顯示草原人民的善良堅毅奮進的民族品格。雙肩露出的兩塊濃重黑色塊,有如交響樂曲中兩聲悶雷般鼓響,更把淺色調的畫面拉向深沉厚重的情調,清新明朗而不輕浮,單純概括而不淺薄。面對畫幅,不由得也要發出“啊!蒙古!”的感嘆。

最新作品《躺著的海》是一幅構思、構圖奇特新穎的畫,深藍色平靜大海與陽光下典雅樸素純白服裝的少女,畫家把肖像與海景結合,既巧妙的以極少筆墨體現了大海的遼闊、舒展、包融,又表現了臥姿少女健康優美體態的青春靚麗之美,畫面平實寧靜、生氣內斂,蘊含著回避喧囂世俗生活而尋求精神境界的情意。以大海托起美麗純潔無邪的少女,似乎象征著大海以寬闊的胸懷養育著海的兒女,這是對人性美的崇高頌揚,也是對大自然母親的莊嚴禮贊。

張祖英的藝術作品,表面總是好像呈現一種典雅秀麗的美感面紗,平實寧靜;而仔細評味,卻內含著深沉厚重的情感積淀、深刻堅韌的哲理思考。外秀內韌,有如品嘗一杯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追求“宇宙意識”的風景畫家

風景畫是張祖英又一個重要創作領域,也是我更加看重喜愛的部分。他的作品有境界,有內涵,有詩意。我認為他是當代中國油畫風景畫家中有生命感悟而語言平實的優秀作家之一。

《雪》(1986)、《古道——歲月》(1986)、《古道——隘口》(1989)、《古道——下弦月》(1990)、《古道——蔚藍色的天空》(1990)、《夢故鄉》(1991)、《古道——回聲》(1993)、《古道——夕》(1996)、《古道——藍色的波濤》(1998)、《屹》(1998)、《遠山的呼喊喚》(2000)、《古道——血色長城》(2001)、《山之魂》(2002),《羅布淖爾的秋天》(2003)、《額爾古納之秋》(2012)等作品是他的風景代表作。而其中表現月光、月色是祖英心中永恒的風景主題,幾乎占了他風景創作的一半。遠古歷史遺跡似乎是最能觸動他心靈的對象,而慘白的月光、靜穆的夜色更是撥動他心弦的顫音。通過朦眬的月光,畫家的心靈與天南海北的人們相連共振與古人相通而共鳴,有意無意間,感悟表達了一種積極而蒼涼的“追問活著的意義”的“生命意識”、一種博大而深沉的“宇宙意識”。這是祖英風景畫難得的特色與價值。

在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借天風海山之景,抒發豪情意氣,寫胸中逸氣懷古詠物的主題屢見不鮮。宇宙無限,人生苦短。面對大自然,“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們發出喟嘆。“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軾:前赤壁賦)于是留下了許多感情激越、發人深省的詩句,或陽剛之美豪放風度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或陰柔之美優雅婉約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悲苦色彩的疊加字鋪天蓋地撲面而來,思念之切,愁情之深,表現得淋漓盡致。或直抒胸臆或巧用比喻融情于景。

無論是豪放或是婉約,真正的詩人畫家都在藝術作品中表露出一種“宇宙意識”,即所謂進入一種澄明的精神境界。而“生命意識”更是強烈的宇宙意識的升華。它洋溢著青春氣息又表現出困惑與孤獨的特點,是人們面對神奇的大自然的人生喟嘆,一種油然而生的敬畏熱愛之情,一種浩大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向往,對自身生命存在終極價值的審視與追問。表現出一種孤獨、深邃的惆悵的同時,還洋溢著欣欣向榮的青春氣息。

祖英的風景畫的重要特征與成就正是因為他在作品中實際上流露了較深層的“宇宙意識”、一種“生命意識”的追求。1986年創作的《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幅作品擺脫了寫生的習作性,突破了一般風景畫的寫生性,注入了畫家更多的主觀感受,哲理思考,賦于畫面更深厚的精神內涵,成為后來許多作品的前奏。特別是它懷古抒情的“古道”系列等風景畫,不是簡單的風光描寫,也不只是自然美的一般欣賞,它溫柔、平和、寧靜又內含著冷峻、孤寂、悲涼,是飽含深情的歷史回望與人生哲理思考,是畫家“目遇之而成色”的心靈視象,是嚴肅的生命價值追問和孤寂的時空觀念探尋。祖英自幼就有一種對英雄的崇拜,是“渴望建功立業人群中的一分子”,因此對那些歷史中曾經輝煌過的遺跡分外有情,總有難以抑制的表現欲望,似乎有許多感受要訴說,所以這類題材作品在其風景畫中占有很大比重。

《回聲》是祖英風景畫中表現壯美、宏大、豪邁情調很成功的一幅。恢宏的金黃色夕陽斜照在一望無際的古城遺址上,深褐色的陰影拖成橫向的條塊,與豎立的團塊形成強烈的對比,濃麗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叩擊著人們的心靈,強烈的透視效果,把人們的視線引向遠方、把思緒引入遠古。不由得心潮涌動而開闊,激情滿懷而奮發,這幅作品及《遠山的呼喚》《古道——血色長城》等代表了張祖英藝術作中壯麗深沉審美情趣的一面。與祖英相伴40年的戢遐齡女士寫過一篇《寧靜致遠——解讀張祖英》,她認為“寧靜是他的潛質,致遠是他的追求”“長久凝視張祖英創作的《歲月》《下弦月》《回聲》的畫面,會窺探到他內心月光冷夢中的一縷憂傷,甚至有些許的悲涼……在悠悠間,心頭總纏繞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傷。”

人們不禁要問,張祖英月色描寫中那殘缺的月亮、半掩的月亮、朦朧的月色,那孤寂冷峻的情調,是來自何處?又反映他內心深處的哪些糾結苦悶?其實只要了解祖英畫家與社會活動家的雙重身分,了解二者之間,在時間精力思維方式上的矛盾,就可以理解他的糾結與苦衷。傾全部心血、耗全部精力與時間,也未必能成就的藝術宏愿,這和一個也需要占用時間奉獻心血、時間的社會活動家之間的矛盾沖突是不言而喻的。他“周旋于創作、研究和學術推廣三者之間”,在青史留名的畫作和默默無聞地為他人作嫁衣裳之間尋找平衡,那糾結、那苦悶我是深有體會的。這內心的孤寂感受和月光的冷色調不期而合,和月亮的朦朧與殘缺相呼應,觸景生情演化而成為那夸張的黑色天空,慘白的月光,孤寂的長城的視覺形像,使畫面更深沉有厚度。這類作品似乎更多反映祖英審美情趣中典雅精致、陰柔優美的一面。

《古道系列》中月光夜色的描寫,似乎受到俄羅斯畫家列維坦、庫因芝描寫月色之美的作品的影響,具有優美寧靜之美,是一首首抒情詩。內含著深沉的人生哲理思考,似乎又含有哲理詩的品格。其中“生命意識”和“宇宙意識”的深刻內涵,大大提高了藝術作品的品格與精神境界,提高了作品的審美價值。

《古道——歲月》是較早也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大面積濃黑色調撲面而來,幾乎壓迫了人們的呼吸,目光被小小的半殘月亮和它映射下的慘白色長城箭樓所吸引,攝人心魄,把人們的萬千心緒引向深邃的遠古,感嘆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而從審美傾向看,這幅畫和《夢故鄉》《晚鐘》等作品明顯地體現了精致優美的語言范疇。

無論是陽剛豪放亦或是陰柔優美,風景畫都是張祖英抒發心靈感受的載體,這樣的作品不是蒼白無血色而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因此它必定經得起人們的品評與歷史的淘洗。

“大河漲水小河滿”,這是張祖英常說的一句活,對此他是深有體會的。事實確是如此,祖英的藝術也是隨著中國油畫30多年的發展而步步提高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30年來與祖英幾乎日日相伴交流互動的師友,哪一個不是思想銳敏的藝術高手,和他們一起讀畫議畫不舍晝夜,評畫選畫又何止萬千,一起觀摩賞讀佳作,研究分析藝術現狀,確立藝術目標,研究發展戰略性議題,有如身處藝術智慧寶庫之中,接受熏陶受益非淺,勤于思考舉一反三,水漲船高更是絕對真理。祖英的藝術受惠于他投身其中的油畫事業“大河”的豐沛流量,受惠于“大河”的優等水質的反哺。

張祖英自喻為一條小河,他確是一條寧靜的溪水,于千萬條支流河道中不十分耀眼,但是他不畏千里,默默地吸飲著大地的乳汁,接納云雨的滋潤,精致優美又渾厚深沉,不停地向大河匯流。“大河漲水小河滿”,千萬個體畫家的成長提高,大量優秀作品的呈現,鋪成廣闊沖擊平原,又積淀成丘陵,再連接累積為聳立的山峰,這就形成今日藝術高原的壯麗景觀。

作為勇于身負雙重重擔而敢攀高峰的人,張祖英“苦戰艱難百戰多”,堅持為藝術高原再鑄峰巒,假以時日,小河流水會變成大河奔流,高原小丘將崛起為巍峨山峰,而張祖英必將以雙重身分名列群山峻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