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畢業;1994年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1999年任國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長;2001年任國家文化部藝術司長;2003年任中國美術館館長;2005年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創作入選第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和其它國內外展覽,作品《泰隸筑城圖》、《星火》、《屈賦辭意》等獲各類金、銀、銅獎十七項。《回到單純》、《重歸不似之似》、《“人”的藝術和“藝術”的人》等論文評論、教材發表近百萬字,出版畫集、畫冊、專著十五種。曾赴多國舉辦個人作品展及考察講學,作品獲國內外美術館及藏家購藏。
馮遠,研究生學歷,著名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
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等。
國務院2012年8月29日決定,聘任馮遠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畫作曾入選第五、七、八、九屆全國美展,許多畫作被國內外美術館和藏家購藏。
1952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蘇無錫。擅長人物畫。中學時喜愛繪畫,自習連環畫八年。14歲入高中,從學于名師家翁范子愚并徐質夫、顧昌祖、顧爾亦、顏若愚、馮德吾、張慎余、子通、黃幼松、顧云璈、季修甫、李效成等。
1969年5月,初中畢業,下鄉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
1977年,調遼寧文藝創作辦公室工作,翌年底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師從方增先。
1980年9月,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留校執教,至1990年歷任中國畫系教研室主任、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處長,是著名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
1992年任中華全國第六、第七屆青聯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
1994年任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
1987—1999年,擔任中國美術學院教務處長、副院長,從事中國畫藝術創作、藝術教學、理論研究,主持學院的教學、創作、科研管理工作。曾獲優秀教師和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5月,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調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任司長;
2000年9月,任文化部藝術司司長、中國文聯委員;
2003年11月,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004年5月,任中國美術館館長;
2005年9月,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2008年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8月起,畫家馮遠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2011年5月,畫家馮遠被聘為北京東方祥和書畫院藝術顧問。
2011年11月24日,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2012年11月,參加錄制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播出的《cctv翰墨音緣》。
3人 出版物《從生命意識到審美知覺》、《21世紀藝術教育及人才培養》、《回到單純 》、《現代日本畫的啟示》、《水墨人物畫教程》
《東窗筆錄》、《馮遠畫集》等。受文化部委托執筆撰寫《高等美術教學方案》、《教育藝術教學評估指標體系》等,多篇論文獲科研成果獎。另有著作《走近畫家》、《水墨人物畫教程》、《中國畫名家經典》、《北京當代優秀作品集》等。
馮遠在自己的水墨創作中,引人矚目的是加強了理性因素,特別是對哲學、歷史、人生因素的強化,使其作品氣象與詩情、結構與語言更偏于冷峻,結果使藝術的至境氤氳著哲學的啟示與理趣,成為他作品的審美取向。而類型化和概念化的筆墨方式,始終是中國水墨畫的弊端,千百年恒定不變概源于此,它從根本上與繪畫的審美特性背道而馳。馮遠的水墨藝術,其意義正是建立在對這種傾向的克服上。
馮遠的中國畫創作以現實主義具象寫實風格為主,兼及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謹嚴傳神,畫風追求拙樸渾厚,筆墨蒼澀遒勁。偏愛歷史題材創作,善于營造組織浩大場面。注重作品的思想內涵,力求傳達出宏大精神的寫照,同時也關注藝術形式和語言的新穎、精致。亦作簡單、抽象繪畫,意在博采兼蓄。供職之余勤于筆耕,熱衷參與創作理論研究。馮遠致藝、執教踏實認真,創作研究上的每一次風格嬗變都努力爭取達到相應成熟的高度。馮遠認為中國水墨人物畫前景未可限量,但是要創造出既與傳統藝術拉開距離,又與西方現代藝術保持距離的真正屬于中國現代的人物畫,仍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2013年4月11日,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畫家馮遠在杭州浙江美術館舉辦“筆墨塵緣——馮遠中國畫作品展”。 這次展覽展出的近200件作品,分為“歷史溯懷”、“技道縈懷”、“蒼生情懷”、“傳統追懷”四個部分,全面展示了馮遠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30余年在中國畫藝術傳承與發展和在藝術技巧方面的探索,他自稱為“創作研究的階段性小結”。
馮遠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