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峰
遠在大西北的甘肅,有一位滄州籍女畫家,她就是甘肅省美協專職副主席、甘肅國畫院院長李秀峰。2005年她來滄州舉辦探親畫展,去年歲末,又在家鄉成功舉辦了捐資助學畫展。她說,家鄉有她的朋友,她的牽掛,有她永遠忘不掉的根。
繪畫曾是兒時的一個夢
1948年的冬天,李秀峰出生在泊頭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提起家鄉,李秀峰流露出幸福的表情。雖然家鄉很貧困,但李秀峰的童年是快樂的。她說,村后那條小河她經常去玩,那里承載著最美好的記憶。
走上繪畫道路也源于兒時的一個場景,“記得五六歲時,一個去清日朗的上午,我在村頭玩,忽然眼前霞光萬道,彩云繚繞,仙山瓊閣。我被這美景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念頭在李秀峰腦中突然閃現出來:要是能把這神奇的一幕畫下來就好了。
從此,李秀峰像變了一個人,她開始用小木棍在地上涂鴉,用膠泥捏一堆霍小玩意兒,喜歡看小人書、連環畫,照著里面的人物畫。大地是她無邊的畫紙,小木棍是她永遠用不完的畫筆,她開始笨拙而又執著地堆砌自己的“作品”。母親那雙描龍繡鳳的巧手讓她羨慕,外祖父扎糊紙活剪下的花花綠綠的邊角廢料讓她欣喜,鍋底灰、指甲花等給了她五顏六色的樂趣。她憧憬著,陶醉著。
軍營里初長成
9歲時,李秀峰隨支援西北建設的父母踏上甘肅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從此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她從小就爭強好勝,喜歡英雄人物,經常用筆勾畫韓英、劉胡蘭、雷鋒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初中畢業后因品學兼優,被保送到蘭州軍區衛生學校。在部隊時,李秀峰被評為五好學員,那時的她經常畫畫,并且已經小有名氣。后來她又到酒泉部隊醫院當護士,因技術好,和藹可親,一年之后被提為護士長。繁忙的護理工作之余,李秀峰依然手不離筆,除了工作就是畫畫。
李秀峰真正走上繪畫道路是在1974年。作為部隊文藝骨干,李秀峰參加了蘭州軍區文藝創作學習班,結識了時任甘肅美協秘書長的羅承力,這位四川美院畢業的老連環畫家,成了李秀峰的引路人。
1975年是李秀峰人生的一個轉折。這一年,她創作的工筆畫《為了明天的手術》入選全軍美展,這幅作品是她護士工作的一個真實體現。后來,八一電影制片廠以《戰士畫家》為題給她拍攝了紀錄片,在全軍播映時引起很大反響。
也是這一年蘭州軍區軍醫學校成立,需要一位繪圖人員,李秀峰得知后,決定去試一試。因為她知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快樂的。于是,在干了多年護理工作后,李秀峰毅然許諾了已有的連級職務,當了一名普通的繪圖員。做繪圖員的10多年中,李秀峰繪制了人體、骨骼、肌肉、細胞等教學圖2700多張,制作幻燈片1萬多張。業余時間她勤奮創作,在《人民軍隊》、《解放軍報》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作品,為后來的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構建西部藝術風范
1986年,出于對繪畫的熱愛,已是中校軍銜的李秀峰主動要求轉業到了甘肅美協,開始了專業創作之路。美協工作使灑脫、干練的李秀峰逐漸成長起來,她又先后擔任甘肅省美協秘書長、常務副主席等職務。在20多年中,她一邊組織開展協會工作,一邊進行美術創作,先后有近50件作品入選全國性各類美展,獲獎多次,連續兩屆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敦煌文藝獎”。當眾多的榮譽向李秀峰涌來時,她更加沉靜了,開始對西部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用畫筆訴說著西部的美麗、蒼涼和深厚。
“我喜歡西部民族,尤其藏族人民眼中流露出的真誠,我第一次看到他們,便被深深打動了。”20年來,李秀峰在中國畫中尋找著筆情墨趣。她的西部人物畫不只表現著藏族人民勞動生活的場景,也記錄著她繪畫的足跡。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受著藏族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雪域高原的祥和感染著她的畫面,那是她心靈的圣殿,精神的故鄉,她一生為熟悉和熱愛的藏族風情、荒漠戈壁、絲綢古道而謳歌。
繪畫的動人之處,是畫家個人魅力真實的表現。“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氈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畫家將藏族姑娘最美麗最動人的場景表現在工筆畫《在那遙遠的地方》中,身穿不同地區服飾的藏族姑娘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者面前。1994年,這幅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后來又獲敦煌文藝獎。
心游目斷幾千里,西部丹青數十載。李秀峰的中國畫不論工筆還是寫意,都體現出潑辣、奔放、厚重、大氣的特征,女人細致中蘊含著男子氣概,透著一份灑脫與自信。也許是受藏族人民的影響,每次她畫畫時都要聽著藏族歌曲,腳下踏著節拍,手舞足蹈中畫出了藏族老人、憨厚漢子、純情少女、活潑兒童以及牦牛、歸鳥、陽春、暮雪,也畫出了她的志向和精神歸宿。
滄州根深情意更濃
一方閑章“滄州李氏”李秀峰已經用了10多年了。自9歲離開家鄉,直到1982年她才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回了一趟家鄉。2004年滄州市政府舉辦了“滄州籍國畫名家邀請展”,此后她踏上家鄉土地的機會便多了起來。她說,認識的朋友在這里,便多了一份牽掛。
這些年不論外出參加展覽還是采風,只要路過滄州,李秀峰都要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在故鄉的土地上坐一坐。每次回來,一坐上車她就激動,回家的感覺真好。那些表現兒童的畫是對童年的回憶,是一種親情的體現。那些表現藏族人民放牧、汲水、休憩的場景是她對生活的表現。她說:“雖然一直畫藏族題材的作品,但一直把對家鄉的感情保留在心中,表現在畫里。”《回家》《歸程》《根》《我的家園》等作品表達的都是思鄉情結,隨著年齡的增加,思鄉情結越濃。
李秀峰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甘肅國畫院院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