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幅好畫,就是讀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就是以畫為媒介,達到和作者靈魂交合、情感交融的真情交流,李秀峰畫中的人物極具感染力,她粗狂、豪放的畫風帶給讀者的是靈魂的震撼,她筆下的少女純潔、美麗,兒童天真、可愛,西部狂野的勁風吹糙了他們的面頰,暴烈的陽光曬黑了他們的臉龐,而就在這有些粗糙、黝黑的面龐上,那雙清澈如溪、潔凈如玉的雙眸,是如此的清純、稚嫩、動人的目光里有對小草的喜愛,對鮮花的贊賞,對大地母親的依戀和對生命的渴望。
而如牦牛般壯實的漢子,帶給你的是清柔中粗狂的感動,在人們的印象中,女士繪畫是描紅畫鳳、湖靜鳥鳴。但在李秀峰的作品里,畫風卻為之一變,在用筆和著色方面,她巾幗不讓須眉,筆墨酣暢淋漓,著色大膽清昶,堅毅粗糙的臉龐,溫和善良的目光,以及健壯的身軀上隨風而動的藏袍,在靜與動、粗獷與溫柔的對比對中相得宜彰,粗獷中的輕柔,奔放中的細潤,就如炎熱天中的絲絲涼風,直掃你靈魂深處的狂熱,讓你在這繁華、狂躁的世界里找到你純凈、安謐的精神家園。
秋風又起,北燕南風。整幅畫面以灰白和墨黑為主,兩塊色彩之間的強烈對比,產生了震撼心靈的視覺沖擊。人在風中,風吹燕行。茅草隨風斜,人如山挺立。細節決定成敗,李秀峰粗獷的畫風中,對細節的處理是在真實生活的根源上,精益求精。從一點到一線,從一線到整個畫面,無不是在精細中顯現粗獷,在狂野中顯現柔潤。主人公面對狂風鎮定的眼神,平淡、從容的面部表情,飄舞的長發,纖細可見,而在由大塊、大塊灰白和黑色組成的畫面上,那一點點或深或淺的鐵銹紅紅,畫龍點睛般的表現出了主人公對大自然的贊賞,對美的喜歡和真心的熱愛。李秀峰女士將自己真摯的感情融入筆墨中,以筆渲景,借墨傳情,將自己熱愛生活,熱愛那片神奇熱土的真摯感情通過自己的筆墨傳達的淋漓盡致。
魯迅先生在評價《紅樓夢》里說道:“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是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先生游廬山后的啟迪。我們品李秀峰女士的作品也會因為心境、角度、方位的不同,得到的是不一樣的感觸,失意者會從畫中得到拼搏、奮發的激揚,得意者會從畫中感觸靈魂空、靜的清涼。當頭棒喝,是佛家喚醒癡迷者的大法,而在李秀峰筆下的虔誠的活佛僧侶,寶相莊嚴的佛像,就猶如寺院里的晨鐘暮鼓,讓你感到了念經頌法的聲動,那虔誠、莊嚴的頌佛聲,聲聲入耳,直達你靈魂的深處,為你塑造一片空靈的凈土。
李秀峰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甘肅國畫院院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