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峰
遠在大西北的甘肅,有一位滄州籍女畫家,她就是甘肅省美協專職副主席、甘肅國畫院院長李秀峰。2005年她來滄州舉辦探親畫展,去年歲末,又在家鄉成功舉辦了捐資助學畫展。她說,家鄉有她的朋友,她的牽掛,有她永遠忘不掉的根。
繪畫曾是兒時的一個夢
1948年的冬天,李秀峰出生在泊頭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提起家鄉,李秀峰流露出幸福的表情。雖然家鄉很貧困,但李秀峰的童年是快樂的。她說,村后那條小河她經常去玩,那里承載著最美好的記憶。
走上繪畫道路也源于兒時的一個場景,“記得五六歲時,一個去清日朗的上午,我在村頭玩,忽然眼前霞光萬道,彩云繚繞,仙山瓊閣。我被這美景深深地震撼了?!币粋€念頭在李秀峰腦中突然閃現出來:要是能把這神奇的一幕畫下來就好了。
從此,李秀峰像變了一個人,她開始用小木棍在地上涂鴉,用膠泥捏一堆霍小玩意兒,喜歡看小人書、連環畫,照著里面的人物畫。大地是她無邊的畫紙,小木棍是她永遠用不完的畫筆,她開始笨拙而又執著地堆砌自己的“作品”。母親那雙描龍繡鳳的巧手讓她羨慕,外祖父扎糊紙活剪下的花花綠綠的邊角廢料讓她欣喜,鍋底灰、指甲花等給了她五顏六色的樂趣。她憧憬著,陶醉著。
軍營里初長成
9歲時,李秀峰隨支援西北建設的父母踏上甘肅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從此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她從小就爭強好勝,喜歡英雄人物,經常用筆勾畫韓英、劉胡蘭、雷鋒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初中畢業后因品學兼優,被保送到蘭州軍區衛生學校。在部隊時,李秀峰被評為五好學員,那時的她經常畫畫,并且已經小有名氣。后來她又到酒泉部隊醫院當護士,因技術好,和藹可親,一年之后被提為護士長。繁忙的護理工作之余,李秀峰依然手不離筆,除了工作就是畫畫。
李秀峰真正走上繪畫道路是在1974年。作為部隊文藝骨干,李秀峰參加了蘭州軍區文藝創作學習班,結識了時任甘肅美協秘書長的羅承力,這位四川美院畢業的老連環畫家,成了李秀峰的引路人。
1975年是李秀峰人生的一個轉折。這一年,她創作的工筆畫《為了明天的手術》入選全軍美展,這幅作品是她護士工作的一個真實體現。后來,八一電影制片廠以《戰士畫家》為題給她拍攝了紀錄片,在全軍播映時引起很大反響。
李秀峰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甘肅國畫院院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