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千年漆藝傳統中走來的中國漆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作為一個獨立畫種的地位得到確認。漆畫以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要素作為創作的綜合條件,運用著人工和天工巧妙結合的技法,演繹著人畫一半、天畫一半的神秘。
福建是中國漆器的主要產區之一,得天時地利之便,漆畫創作很為活躍。1964年,一些美術院校畢業的美術工作者創作了一批漆畫作品,如王和舉的《鹽場》、《漁島風光》,梁汝初、陳秋芳的《海上放幻燈》,黃迪杞、翁開恩等人創作的《以島為家》等,首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受到首都美術界和群眾的矚目。這些畫作也曾到蘇聯、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展覽,受到廣泛贊譽。新時期以來,創作者們發揚大膽創新精神,取得豐碩成果。福建漆畫具有表現力強、深沉古樸、瑰麗多彩、韻味無窮的藝術特色,走在全國漆畫藝術的前列。漆畫家陳立德可謂其中楚翹。他的作品曾入選第六、七、九屆全國美展,在一九八九年七屆全國美展中,《皓月紅燭》獲當代中國美術史上第一枚全國美展漆畫金牌,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漆畫之所以能夠立足于畫壇,關鍵在于它有獨特的美學品格,這個獨特的美學品格與來自大漆的特性密切相關。正如水墨畫與水墨、宣紙,油畫與油彩、畫布的關系一樣,漆畫要建構在以大漆為主要媒材的基礎之上。因此,有志于漆畫的人,必須首先學習、理解漆的語言,才能作好漆畫文章。一個好的漆畫家,不應該只是一個畫家,還必須同時是一個漆藝家,深諳漆工藝。陳立德在漆畫領域取得驕人的成績,正是來自于他對漆藝傳統的了解,,和對漆畫表現語言的熟悉。
漆畫的工具、用料、藝術特色及其趣味性都異于其他畫種,它用繪作、髹色、剔填、鑲嵌、暈金等裝飾手法,選用黑漆、朱漆、透明漆以及金、銀、螺鈿、蛋殼等材料,配合以罩明、戧刻、打磨、揩擦、退光等工藝手段,使畫面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
《手抓飯店女老板》是陳立德的漆畫代表之一。在畫面深色背景里,女老板在燈光的映襯下,笑容可掏地招呼著客人們,神態悠然自得。昏暗的氛圍襯映出女老板光亮的、神采飛揚的面部,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類似倫勃朗油畫的明暗法。女老板瞇縫的眼睛、微翹的嘴唇、豐滿的下巴成了畫中的焦點,高光和胸口露出一條的黑白圖案的襯衣相互呼應,從背景到前景的明暗過渡自然。作者敢干和善于用對比和強烈的色彩,黑色的背景、紅色的外衣和赭紅的頭巾,顯得溫暖又厚重。衣服上一些黑白圖案的排列,把視覺推向了臉部。這件作品柔和的質感和氣氛,讓人感嘆其精妙時,忘卻了這是一幅漆畫。
有時候“忘卻”是繪畫創作和欣賞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任何繪畫創作中,技巧和材質美只有服從、服務于繪畫空間的精神性表達,才是有價值的。比方說文章的遣詞造句是為了創造語境,而不是華麗詞藻的賣弄。有時人們談論如何突出畫種自身的表現技法特點,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技法特點是構成形式美感的因素。但是,過分強調技法,常常忽略了藝術最本真的東西。充分發揮漆藝語言表現的可能性,又不為漆的技藝所拘,使漆藝手段貼切地為繪畫的圖像構建服務,這是陳立德漆畫的一個鮮明特色。
陳立德在從事漆畫之前,有很好的油畫造詣。之后,他也一直在創作油畫。陳立德的油畫色彩醇厚,造型簡潔,畫面流暢透亮,色彩溫暖,筆觸生動。在題材內容上,陳立德熱衷于他的家庭和身邊的日常生活,描繪鮮艷而富有生命力的風景。在陳立德的漆畫作品中,油畫的影響相當明顯。陳立德認為,漆畫姓漆,但漆畫是畫,漆畫創作必須遵循繪畫創作普遍的規律和原理。新生的藝術品類漆畫,在保持質材特殊性的同時,借鑒其他成熟畫種的創作理念和方法,是理所當然的。
一個畫家對客觀物像的理解和認識是帶有個人印記的,不管用什么工具、什么材料來表現,這種理解和認識總會自然地呈現在作品中。陳立德的漆畫講“漆話”,他的漆畫創作用“漆語”的語法創造語境。漆畫空間多是二維或“淺箱式”空間,色彩是歸納性、構成性的,物像輪廊被賦予更多的空間結構上的意義,這使漆畫本體語言的運用獲得必要的自由。縱觀他的作品,無論是比較寫實的人物,還是意象的風景,最打動觀者的是畫家獨特的生命體驗,而不是技法。在深入走進他的作品后,又讓人不禁驚嘆于畫家精湛的工藝,技法非常含蓄,若有若無。比如《皓月紅燭》,顯性和隱性分割的壓縮空間和色彩的傳統象征性構成,借助于漆畫本體語言的表述,凸顯了傳統的喜慶元素烘托下的迷茫、惆悵和悲愴。《巨人夸父》則以直接的藝術形態把人的意志對象化。《冷血動物研究》、《暖血動物研究》、《歷史懸案》、《存在》等作品,通過對傳統藝術形態的解構與重構,表現了新的藝術內涵。
藝術的創新,集中體現于對客觀世界有深刻觀察和體驗的創作者主觀精神的自由表達,而這種自由貫穿在風格、形式、技法之中,創新的結果是要提供人們新的審美經驗。有豐富人生和藝術體驗、又有藝術悟性的陳立德,在發展中國漆畫藝術的探索中,已進入自由創造的境界。他的藝術受到美術同行和廣大觀眾的歡迎與贊賞,決不是偶然的。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