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年畫姓年
來源: | 作者:baozhentang | 發布時間: 2018-12-22 | 2131 次瀏覽 | 分享到:

194910月,中央文化部成立,毛主席照周揚同志談話說:年畫是全國老百姓老老少少特別是勞動人民最喜歡的東西,應該引起注意,文化部成立要發一個開展年畫創作的指示。”

這段話是蔡若虹說的。

周揚把寫開展年畫創作指示的任務交付給了時任文化部藝術局美術處長的蔡若虹。蔡若虹寫出以后,周揚呈交毛主席看。毛主席說“可以,不用修改。”提筆給他添了一個“的”字,便算是通過了。

這便是194911月頒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于開展年畫工作的指示》,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個關于發展文化藝術事業的法令。

當時,年畫和木刻是重要的畫種。1949年七八月期間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木刻作品225件,作者192人;年畫103件,作者78人;而中國畫只有39件,作者27人。其它重要的有素描26件,作者20人;雕塑23件,作者14人,漫畫68件,作者23..........

年畫有悠久歷史,少說也有唐宋以來的一千多年。國內幾個著名的年畫產地,如楊柳青、桃花塢、綿竹、鳳翔、濰坊楊家埠等地都是從明代開始興旺起來的,民間木版彩印是傳統年畫的主要形式,還有撲灰年畫等。到20世紀初,又發展了石印年畫和遍及城鄉的月份牌年畫。

年畫在近代有過光彩的篇章。上個世紀之交,天津楊柳青等地在年畫題材中出現反映列強侵華的時事畫和宣傳婦女解放、禁止鴉片等有關啟迪民智、弘揚愛國思想的作品。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美術家深入敵后,創作了抵抗日寇、保家衛國的門畫。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年畫發展的盛期,新中國建立十年來累計年畫總發行量達7.9億張。

鑒于年畫在當代中國美術布局的重要地位,1963年新建成的中國美術館向文化部提交的美術館基本陳列計劃中,將“楊柳青民間年畫陳列”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作品陳列”、“‘左翼’和延安時期版畫陳列”、“石濤、八大、揚州八怪、嶺南畫派作品陳列”并列為四個專題陳列計劃。

新中國成立后,許多不同畫種的畫家投身年畫創作,使年畫藝術出現了空前的繁榮,重要的年畫作者有張仃、羅工柳、馮真、李琦、鄧澍、侯一民、古一舟、林崗、李慕白、仁率英、單應桂等人。古元、李可染、蔣兆和、董希文等人也有年畫作品。

民間年畫在創作思想和表現手法上也給很多畫家的藝術創新以啟迪。黃胄在畫跋中說:“若用楊柳青線描和色彩表現塔吉克人民間舞蹈,當別有奇趣,以后當試寫之。”(題《舞》)。“每見民間年畫都引起童年的回憶,大紅大綠的色彩,簡單明白的線描,明快響亮像山歌,也像民間情詩,使人一生不能忘懷。今學用年畫色調畫人物或為大家定為俗品,如此也好。”(題《牧驢圖》)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間年畫為世界性的收藏、研究對象。在國內,中國美術館與天津美術館是最重要的收藏單位,國內各重要的年畫產地也各建有博物館或研究機構。外國收藏較多的是日本、越南、俄國和歐洲國家。

對年畫史和創作進行深入研究和著述的美術史家有王樹村和薄松年等人。海外學者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李福清,著有《木版年畫在俄羅斯》、《蘇聯藏中國民間年畫集》等著作。

近年來,作者馮驥才主持了重大出版工程《中國木版年畫集成》。

人們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功勞。

(二)

年畫是最接地氣的畫種之一,它的優長就在那個“年”字。

年畫屬于節令畫,它生長、發榮于春節這個最為中國人所重視的節日。過年,貼春聯,貼年畫,掛吊箋(錢),是家家戶戶的一大樂事。

這就在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上決定了年畫的特點:它是吉慶的、歡樂的、美好的、團結和諧的、充滿陽光和奮斗之氣的。從前的民間木版年畫作者對觀眾的心理和年畫在人們心里的位置乃至張貼地點都揣摩得十分細致、周到,因為他們自身就是觀眾中的一分子。一幅好畫要讓人有看頭、有說頭、有想頭,貼在屋里經得起看,能夠天天看、看一年。

這就是年畫,它姓年。

年畫的生存與發展若脫掉了這個年字,便失去了它的特點和價值,也失去了廣大的觀眾。但是,近年來,年畫的一些重要美術展或活動中被邊緣化了,其藝術面貌也有些模糊不清了,因而,有人提出“讓年畫回到春節”。

年畫藝術和各種民間藝術一樣,需要繼承,發揚傳統中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現代生活起居環境有了很大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民間藝術形式品類也在變化之中。

華君武19889月在第一屆年畫創作班上講話,說過:“凡是反映了時代的東西就會流傳下去。”“人民在想些什么?誰解決得好誰就會得到人民的歡迎。”“我有一次看一個農民的家庭,三代人掛三種年畫,要時常考慮這些問題就能受到群眾的歡迎。”

近來,山東高齡老畫家單應桂借鑒山東民間木版形式,創作了一套十二生肖組畫,又畫了一套《鄉情》民俗題材的小幅年畫,內容有:送郎參軍,迎新娘,踢毽子,剪窗花,放風箏等,準備出版活頁小套裝,剛畫出就受到人們歡迎。

既是傳統的,又是貼近現代的。

它姓年,又不局限于“年畫”,年畫由此走向當代生活。

 

 

                           2018.11.于北京安外

注:蔡若虹《在黨的領導下認真工作》,見《蔡若虹文集》,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出版。

見《當代中國美術》第五章《當代中國的年畫藝術》。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5月出版。

見《年畫藝術叢刊》198612

 

李松:著名美術史家

      原《美術》雜志主編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人物卷主編

     20世紀美術史》年畫編主編

     《中國美術60年》副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