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入春,葵園繁忙。耕作之中,有諸般感受縈懷,不能揮去。
一
繪畫的使命在于出新。我們原不是要畫舊式的油畫,而是要畫印著生命思痕的新的油畫。如何能新,這正是繪畫的糾結。在一個仿佛無所不在的世界中,為了防止樣式化,警覺在繪畫之先繪畫已然終結的弊端,提倡是其所是地面對事物本身,以體象的方法打開肉身之感,這正是我們的切近繪畫之真的方法,不可須臾忘卻。
二
我們原不是要畫一般的敘事性的油畫,而是要畫充滿問題意識的油畫,所以,我們將生命的質疑投入繪畫,追問我們的所見,以挑戰與批判的姿態來與“是其所是地面對”的立場相制衡,在生命內部建構起充滿糾結的肉身分量。繪畫的苦味源于此,繪畫的力度也源于此。問題意識是生命內部的看不見的手。由于這只手的不斷推動和悄然組織,推進了繪畫的直觀轉換,激發著那讓我們千百次感動、并身不由己地在繪畫的當下中組織與生發著的觸覺內涵。
三
我們原不是要畫漂亮的繪畫,而是要畫生動的繪畫。漂亮的弊端在于熟,唯能“生”,方能激活而銳動。所有的創新都源于這種“生”。如何能“生”,先要自己松下來,切不可太緊。問題意味已然沉重,過緊則不得放開,此所以要不斷抹去重來,一方面是思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松的必然。繪畫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悄然打開,某種隱藏的東西正當顯形。
繪畫,以體象的方式打開肉身之感,以問題意識提出持續的挑戰,在松馳的狀態中實現轉換。舍此,繪畫無矣!
2014年4月15日晨
許江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中國油畫學會主席
全國文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