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像、心香、心象、心相、心向、心鄉……這是筆者對藝術由客觀到主觀再到客觀過程的自我描述。同一景觀,每個人入眼的自然圖式(心像)是不同的,產生的情景感動模式及藝術靈感(心香)也因人而異;因發現事物的生命情趣、精神意韻(心象)千差萬別,從而有了用畫筆揭示和描述這種美好的沖動(心相)也就順理成章;在含道映物、問琴于弦的創作過程中,真正的藝術家都有用高超技法達到表現極致(心向)的信念與理想,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是作者對客觀物象自我體悟(心鄉)的葉落歸根。同樣,巴爾扎克曾說,畫家只有拿起畫筆的時候才能思考。精辟地道出了畫家思維的本質特征。畫家之所以必須拿起畫筆才能思考,是因為他的思維所借助的是一種特殊的、可以在空間中展示的和能夠直觀的視覺符號系統。繪畫語言的直觀可視性,決定了它與繪畫形式的同一性。吳冠中把畫家的思維稱作“形式思維”是有道理的。
中國畫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其輝煌和璀璨無與倫比。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枝秀美的花朵,更是充滿頑強生命力的中國符號。對中國畫的發展、繼承和創新,就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創作充滿時代氣息的最新穎、最美好圖畫,是畫家立足于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在國畫三科中,成熟最早的是人物畫,技法最完備的是山水畫,普及程度最高的是花鳥畫。花鳥畫獨立于魏晉以后,宋元發展至頂峰,明清全面普及,至近現代巨匠輩出,星光燦爛;在當代依然是大家薈萃,團花簇錦。如今,花鳥畫越來越成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品;其獨特的寓意性、象征性,成為文人雅士借物詠情的載體,是他們托物言志、寓興自我和展示高潔品格的絕佳手段。很多老百姓喜歡花鳥畫,因為遠望:它是深邃的蒼穹宇宙;近觀:卻是云海的花鳥世界。有喚起當代人理性意識,諦聽自然之聲,對話天籟之音的魅力,是大自然對我們的豐碩饋報。花鳥圖式的美妙組合,透射出藝術的奧妙之光,生命的美妙瞬間。花鳥畫可謂知音易求,友滿天下。
作為一位有實力、善思考的花鳥畫家,李輝以滿構圖水墨荷塘的山水圖式馳名于畫壇。密密匝匝的潑墨荷葉,橫斜穿插的寫實蓮梗,藏在深閨的禽鳥荷花……一望而知就是李輝的“自家面目”。繪畫的空間形式,就是它的語言構成;繪畫形式的兩大因素——形與色,同時也就是構成繪畫語言的“語音”和“詞匯”。在繪畫中,任何一個特殊形式,都是作為一種傳達感情信息的符號,作為畫家思維的直接體現而存在。李輝似與不似、酣暢淋漓的《水墨荷塘》系列,讓人想起明道先生的名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陽明先生的寫懷:“閑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窅冥。”格物致知與知行合一都離不開主觀上對自然的敬畏和學習,無論是物我交融還是情景匯合,均達到可滋生修為的化境。可謂:心神藏不露、筆細潤萬物!且行且歌,以物寄情。作品在沿襲傳統的基礎上以師古出新的大無畏精神,在宣紙中大膽加入西畫構圖等觀念。筆皴墨染的造形,使畫面云蒸霞蔚,光色濃烈、動感橫溢。可染先生曾言:“可貴者意,所要者膽,意與識會”的寫意三昧,在這里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成功踐行。
李輝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福建省花鳥畫研究會副主席